会长介绍

会长介绍

赢在务实
——叶建敏创业经历纪实

    银川的夜晚华灯照耀、流光溢彩,霓虹灯下的解放东街人头攒动、车水马龙,折射出首府的繁华与文明。矗立于解放东街红花渠畔的浙江大厦,在霓虹灯光的映衬下愈加宏伟壮观。这座总投资2.2亿多元、17层高、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的大厦,就是叶建敏辛勤奋斗20余年、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实业丰碑。

    每位成功人士的身上都有一些令人折服的宝贵品行,他们的背后都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精彩故事。叶建敏出身于平常农家,是从打工谋生做起,靠艰辛的体力劳动一步步创出名堂的青年创业典型。走近叶建敏的生活,他那昂扬向上的创业精神、朝气蓬勃的创业激情、锐意进取的决策机智、稳健果断的工作作风和诚实守信的人格魅力,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志存高远,少年孤身闯“塞外”

    “男儿当自强”,这是叶建敏读初中时就坚信的格言和树立的信念。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滚滚热浪,以温州人为典型代表的浙江人发扬白手起家、小事做起、不辞辛苦、精明肯干的勤劳创业精神,离别休养生息的故乡,走遍祖国和世界各地,开辟了外地人不屑一顾的行业和领域,经过几年艰苦奋斗,不声不响地富了起来。看着周围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人创出了名堂,正读初中的叶建敏胸中波涛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挣钱致富的欲望驱使他暗下决心:今生一定要有所作为、有大作为,一定要成就一番事业。

    1984年春节刚过,叶建敏用早已想好的充足理由和富有激情的话语,说服了疼爱、阻挠、担心他独身远行遭罪受苦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带着不太宽裕的路费,第一次告别了充满童年乐趣的江南水乡——浙江临海,跟随打工的队伍挤进了西行的列车,奔向古称“塞外”的西北城市——宁夏银川。从此,他走上了独立谋生的艰辛之路。

    理想往往是美好的,而现实却总是不尽人意。随着列车不断向北驰骋,初春的寒气愈加咄咄逼人,干冷刺骨的寒风夹杂着漫天飞扬的沙尘使叶建敏深感凄凉。列车在银川火车站缓慢停稳后,叶建敏一下车就饱尝了大自然的严峻挑战和严厉威胁:寒风从四面八方朝衣衫单薄、一脸倦容的他猛扑过来,冻得他脸庞发紫、手脚不听使唤,浑身像箩筐筛糠似的颤个不停;狂风卷起的漫天沙尘落在他的头上和衣服上,弄得他蓬头垢面、狼狈不堪,使他就像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无孔不入的尘灰伴随着空气钻进他的器官和肺部,呛得他咽喉发痒、咳喘不止。初次涉世就遭受大自然无情折磨的叶建敏内心深处矛盾交织,如何在陌生的银川立足?是否要改变离家时的初衷?一个个问题在他的脑海里回旋着,考验着他的意志和决心。他想想离家时对亲人的承诺,摸摸羞涩的衣囊,一阵阵凄凉掠过了脑际,一股股酸楚涌上了心头,一串串泪珠扑簌簌地流落下来……经过一阵阵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掏出手绢擦干了眼泪,咬紧牙关攥紧了拳头,下定决心一定要忍耐,一定要克服,一定要坚持!

发奋自强,学海无涯苦作舟

    初来银川的叶建敏人地生疏、无依无靠,他只得挤在同乡租住的房间里睡地板栖身。为了解决眼前的生计,他在银川街头奔波了4天,总算在一家个体装潢公司找到了一份差使,他的打工生涯正式开始了。最初的工种是往墙体和屋顶上刮腻子,由于他年龄小、力气不足、没有技术和经验,致使熟练工一小时就能干完的活,他就得用二三个小时去完成,而且干出的质量怎么也赶不上熟练工。为此,老板经常对他破口大骂甚至拳脚相加,经济收入只能勉强维生。这个结果当然不是他远离故乡的初衷,他坚信“有志者事竟成”。于是,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当一名熟练工,一定要以高效率和高质量赢得高报酬。通过仔细观察看懂了许多操作技巧后,为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他便采取延长工作时间的方法学技术、练内功、强素质、提效率。期间的20多天,他每天坚持苦练近18个小时,饿了,吃块干饼子充饥;渴了,喝碗自来水提神;累了,坐在地上歇一歇;困了,靠在墙上睡一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他不但掌握了多个工种的操作技术,而且干活速度快、质量高,赢得了老板的满意和较高的薪酬。

     在三年的打工生涯中,叶建敏凭着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好学精神,经受了许多艰苦磨练,掌握了许多实用技术,增长了许多社会经验。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心也在变“大”,他常想,凭苦力打工,只能挣些小钱过富裕日子,要出人头地、赚大钱、成大事,就必须学知识、长智慧,就必须继续上学“充电”。1987年3月,他怀着渴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回到了阔别三年的家乡,经过4个月时间的补习,他考进了浙江省台州市土木工程学院。上学期间,他时刻不忘打工时体力劳动的艰辛,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学习上孜孜以求,生活上勤俭节约;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闲暇时间静心在图书馆里阅读思考,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经过五年的刻苦努力,叶建敏学到了丰富的实用技术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顺利地取得了浙江省台州市土木工程学院的毕业证书。求真务实,扎根宁夏展宏图

    1992年,进修毕业的叶建敏经过深入调查后,决定在杭州创办自己的企业。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年轻人来讲,里面蕴藏的压力有多大是不难想象的。为了筹集开办资金,取得场地租赁使用权和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的合法证件,办理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等手续,那段时间他成天东奔西跑,到处求“神”拜“佛”,说得口干舌燥,累得有气无力,在外风风火火,在家寝食难安,有许多夜晚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常常因着急上火而口唇起血泡。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他创办的“浙江省杭州市白石桥镇海绵厂”正式投产了。在那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在那湍急奔涌的经济大潮中,他朝气蓬勃、激情澎湃,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不辞辛苦、抢抓机遇、乘风破浪、奋勇搏击,把企业办得红红火火、管得井井有条,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尽管如此,他还是觉得有许多缺憾,总认为经营一个海棉厂不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出自己的能量,加之他在银川打工的三年时间里,已深切地感受到宁夏这块待开发的“处女地”上“淘金”的机会更多、胜算更大。所以,他在宁夏开拓事业的信心与日俱增。1996年3月,他把海绵厂的事务安排好后,毅然乘上西行的列车再次来到了银川。从此,他把自己的身心、命运、事业和前途完全融入到了悄然变化的宁夏,把自己的一生与宁夏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叶建敏重返银川后,宁夏近十年的变化使他吃惊,他真为自己的“迟到”而懊悔。这时的他已经基本磨练成熟,已经具备了许多竞争优势,拼搏的激情已在胸怀中熊熊燃烧,创业的思路已在脑海里呼之即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详细考察,他在“鱼米之乡”吴忠市找到了自己的落脚点、着力点和发展空间。通过竞争,他取得了“吴忠文广宾馆”的承包经营权,也走上了在宁夏淘第一桶金的希望之路。从这一刻起的六年间,他以承包“吴忠文广宾馆”为创业基点,兼营服装经销、小百货、小五金和日用品等,还到处承揽装饰工程和小型建筑工程,带领雇员没日没夜地操劳奔波,在多个行业、多个领域精心谋划、艰苦奋斗、奋力开拓。这六年,他饱尝了创业的艰辛,经受了人生旅途上最有收获的实践锻炼,学到了在书本和南方市场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把自己锻炼成了能够在西部市场经济大潮中沉着稳健、得心应手地驾驭企业的老总。更重要的是,这六年他完成了开办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建设大银川”系列政策的出台,叶建敏审时度势、紧抓商机,于2002年4月走进了银川市经济建设的大舞台。在这遍地金光闪烁的首府城市里,他一展雄姿、奋勇当先,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宁夏新月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十三分公司,把“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百折不挠、开拓创新”确定为公司的经营理念,把“强管理,不断创建优质工程;重质量,永远追求客户满意”确定为企业精神。从此,他坚持与员工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共创美好前程。自2002年起,公司先后承建了建筑面积32000㎡的银川温州商城、12层高建筑面积18630㎡的黄河龙大厦、建筑面积82100㎡的“内蒙古自治区临河市巴彦淖尔国际家俱装饰建材城”等大中型工程。2004年,公司开办装饰材料、建筑材料、五金灯具等批零销售业务,实现了以建筑业为龙头,多种经营并举的发展路子。2006年他注册成立了宁夏圣元实业有限公司和宁夏圣元房地产开发公司,使公司又向规模化、集团化经营迈进了一大步。

    见到站在浙江大厦正厅前的叶建敏时,他乐呵呵地说,倾注我全部心血的浙江大厦将给来宁的国内外客商提供更加周到舒适、更高质量标准的住宿、就餐、娱乐服务,将是浙江老乡聚会叙旧的温馨家园,将为银川再添一道靓丽的风景,也将是我创业历程中的一个新的、更高起点。听着叶建敏对未来充满信心、绘声绘色的描绘,我深切地感受到浙江大厦将是叶建敏创业历程中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这座里程碑将会激励着他更加求真务实、顽强拼搏、破浪前进。

青春无悔,甘洒热血报春晖

    事业有成的叶建敏对党和人民怀有无比深厚的感情。在他的人生信条里有三个恒等式:一是“勤劳+智慧=财富”,二是“信念+诚信=成功”、三是“积累财富+回报社会=完美人生”。他经常说,是故乡沃土养育我长大成人,是改革开放给了我致富机遇,是宁夏这块热土成就了我的创业梦想。所以,我一定要报答党的恩情,报答我深爱的故乡和纯朴善良的宁夏人民。照章纳税是每个法人和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多年的经营活动中,叶建敏始终坚持合法经营、照章纳税,积极履行纳税义务,用足额缴纳税款的实际行动,报答党和政府的恩情。为此,公司连续多年被税务部门授予“信誉纳税户”荣誉称号。协助政府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是商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内容之一。作为宁夏浙江商会的掌舵人,叶建敏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和许多即得利益,经常利用与兄弟商会交流或回浙江办事探亲的机会,广泛宣传宁夏的投资环境,充当宁夏的“活广告”和招商天使,动员乡亲、朋友和亲戚到宁夏投资置业。近几年,他频繁往返于宁浙两省区,多次协助自治区及有关市、县(区)赴浙招商引资代表团开展工作,引进大中小投资项目1000多个(其中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10多个),投资总额逾120亿元人民币,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挣钱是每个商家追逐的目标,但挣到钱怎么用,各人的价值取?虿煌R督舭?“取之社会,用之社会”作为价值取向之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多次捐款支持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2004年11月,他动员28位浙籍宁商向宁夏希望工程捐款10.6万元,为泾源县六盘山镇第一小学配置课桌凳、图书,资助贫困学生,赠送书包和学习用品,慰问特困老人。2005年春节前,他向宁夏希望工程捐款5万元,为刚刚从宁南山区搬迁到红寺堡开发区的170多户困难群众送去了大米、面粉、食用油等过节礼物。2006年7月,他与其他副会长一起向宁夏希望工程捐款30万元,为泾源县特困家庭赠送21英寸电视机500台。同年,他向故乡捐款200万元,支持“浙籍外地商人反哺故乡建设新农村”活动。2007年8月,他动员浙籍宁商一起向宁夏希望工程捐款300万元,援建希望小学、配置教学器材设备。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特大地震发生后,他满怀对灾区人民无限关爱之情,带头并号召浙籍宁商一起向灾区捐款260多万元。叶建敏的慷慨善举不仅受到了困难学校和贫困群众的热烈欢迎,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2004年以来,他的企业被宁夏有关单位多次评为先进集体,他个人也被授予“热爱商会无私奉献奖”、“ 浙商反哺故乡建设新农村奖”、 “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宁夏首届十大慈善人物”等荣誉称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酷寒来”,

    叶建敏经过24年的奋勇拼搏,拥有了实业公司、宽阔的房子、高档的车子和充足的票子,赢来了一阵阵鼓掌声、喝彩声、祝福声和赞扬声,也迎来了一束束钦佩的目光和美丽的鲜花。然而,身罩诸多荣誉光环的叶建敏却始终在告诫自己:要以史为鉴,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不忘本、不张扬、不骄横、不变质,永葆艰苦奋斗的创业本色。目前叶建敏担任着宁夏浙江商会会长、宁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宁夏青年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宁夏圣元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宁夏圣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宁夏银帝集团海天大酒店董事长、宁夏新月建筑公司十三分公司总经理等多项职务,因此,需要他协调、参与和执行的事情很多。他很忙,但是他却说:“我感到每一天都活的很自信,很充实,很快乐。”

    当问到叶建敏的创业体会时,他略加思考后侃侃而谈,这些年最深刻的体会是要诚诚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凡事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要能当老板,又要能睡地板,既要立足于把事业作大作强,又要不贪图安逸、不挥霍浪费。他还说,经营企业一定要把握住诚实守信、科学决策、依法经营、以人为本四个关键要素,因为诚实守信是招贤纳财的金招牌,决策能力是经济效益的水平仪,依法经营是顺利前行的通行证,以人为本是长远发展的聚宝盆。只要牢牢地把握好这四点,就能占天时、得地利、聚人气,事业就能健康、快速、持续地发展。

版权所有 © 宁夏浙江商会
电话:0951-7864558 0951-7864559
地址:银川市兴庆区解放东街333号(浙江大厦十六楼)
宁ICP备130154445号